深入探討低氣味矽油對紡織品柔軟性和舒適度的提升作用

深入探討低氣味矽油對紡織品柔軟性和舒適度的提升作用​ ​ ​ 摘要​ 本文章圍繞低氣味矽油在紡織品領域的應用,深入研究其對紡織品柔軟性和舒適度的提升作用。通過分析低氣味矽油的化學結構、特性及作用原理,...

深入探討低氣味矽油對紡織品柔軟性和舒適度的提升作用​
摘要
本文章圍繞低氣味矽油在紡織品領域的應用,深入研究其對紡織品柔軟性和舒適度的提升作用。通過分析低氣味矽油的化學結構、特性及作用原理,結合實驗數據與實際應用案例,詳細闡述其在改善紡織品手感、蓬鬆度、親膚性等方麵的效果,同時介紹相關產品參數,探討應用挑戰與未來發展方向,為紡織品加工行業提升產品品質提供理論與實踐參考。
一、引言
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生活品質追求的不斷升級,紡織品的柔軟性和舒適度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傳統的紡織品柔軟整理劑在使用過程中,常存在氣味較大、環保性不足等問題,難以滿足當下消費者對健康、舒適紡織品的需求。低氣味矽油作為一種新型的紡織品柔軟整理劑,憑借其低氣味、環保性好以及優異的柔軟整理性能,逐漸在紡織品加工行業中嶄露頭角。它能夠有效改善紡織品的手感、蓬鬆度等性能,顯著提升紡織品的柔軟性和舒適度,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的穿著和使用體驗,對推動紡織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低氣味矽油的特性與作用原理
2.1 化學結構與特性
低氣味矽油通常是聚二甲基矽氧烷及其衍生物,其分子主鏈由矽氧鍵(Si-O-Si)組成,側鏈為甲基等有機基團。矽氧鍵的鍵能較高,賦予了矽油良好的化學穩定性、熱穩定性和耐候性 。低氣味矽油通過特殊的合成工藝和提純技術,有效降低了矽油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含量,從而減少氣味的產生。同時,其分子鏈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伸展性,能夠在紡織品表麵形成均勻的薄膜,這是其發揮柔軟整理作用的基礎。
2.2 作用原理
  • 吸附與成膜:在紡織品柔軟整理過程中,低氣味矽油分子憑借其兩親性(兼具親油性和親水性),能夠快速吸附到纖維表麵。隨著整理液中水分的蒸發,矽油分子在纖維表麵逐漸鋪展並形成一層連續、均勻的薄膜。這層薄膜能夠有效降低纖維之間的摩擦係數,使纖維之間的相對滑動更加順暢,從而賦予紡織品柔軟的手感 。
  • 改善纖維形態:低氣味矽油分子可以滲透到纖維內部,對纖維分子鏈間的相互作用力產生影響。它能夠減弱纖維分子鏈間的氫鍵和範德華力,使纖維分子鏈更容易發生相對位移和伸展,進而改變纖維的形態,增加纖維的蓬鬆度,提升紡織品的柔軟性和豐滿度 。
  • 增強親膚性:低氣味矽油形成的薄膜具有良好的親膚性,能夠減少紡織品與皮膚之間的摩擦和刺激。同時,其特殊的化學結構使得薄膜表麵較為光滑,觸感細膩,進一步提升了紡織品與人體接觸時的舒適度 。
三、低氣味矽油對紡織品柔軟性和舒適度的提升效果
3.1 改善手感
低氣味矽油能夠顯著改善紡織品的手感,使其更加柔軟、順滑。通過實驗測試,將使用低氣味矽油整理前後的純棉織物進行手感評價。采用主觀評價法(由專業的紡織人員進行手感觸摸評分,滿分為 10 分)和客觀測試法(使用摩擦係數測試儀測量織物表麵的動靜摩擦係數)相結合的方式。結果顯示,未整理的純棉織物手感評分僅為 4.5 分,動靜摩擦係數分別為 0.58 和 0.52;而經過低氣味矽油整理後,手感評分提升至 8.2 分,動靜摩擦係數分別降低至 0.35 和 0.30 。不同類型的低氣味矽油對織物手感的改善效果也有所差異,如下表所示:

低氣味矽油類型
純棉織物手感評分(整理後)
動靜摩擦係數(整理後)
甲基矽油
8.2
0.35/0.30
氨基改性矽油
8.8
0.32/0.28
聚醚改性矽油
8.5
0.33/0.29

3.2 提升蓬鬆度
低氣味矽油在提升紡織品蓬鬆度方麵表現出色。以羊毛織物為(wei) 例,通過體(ti) 積膨脹率測試來衡量蓬鬆度的變化。實驗數據表明,未整理的羊毛織物體(ti) 積膨脹率為(wei) 120%,而經過低氣味矽油整理後,體(ti) 積膨脹率提升至 165% 。這是因為(wei) 低氣味矽油滲透到羊毛纖維內(nei) 部,改變了纖維的結構,使纖維之間的空隙增大,從(cong) 而增加了織物的蓬鬆度,讓穿著者感受到更加輕盈、舒適的體(ti) 驗 。
3.3 增強親(qin) 膚性
低氣味矽油能夠有效增強紡織品的親(qin) 膚性。通過皮膚刺激性測試(采用人體(ti) 斑貼試驗,選取一定數量的誌願者,將整理後的織物貼於(yu) 皮膚上觀察反應),結果顯示,使用低氣味矽油整理的紡織品,誌願者皮膚出現刺激反應的比例僅(jin) 為(wei) 5%,而未整理的紡織品該比例達到 25% 。同時,在透氣性測試中(采用透氣性測試儀(yi) 測量織物的透氣率),低氣味矽油整理後的織物透氣率略有提升,這進一步提升了紡織品與(yu) 皮膚接觸時的舒適度,尤其適合用於(yu) 內(nei) 衣、嬰兒(er) 服裝等對親(qin) 膚性要求較高的紡織品 。
四、低氣味矽油產(chan) 品參數
4.1 黏度
低氣味矽油的黏度範圍較廣,一般在 50 – 10000mPa・s 之間。不同黏度的矽油適用於(yu) 不同類型的紡織品和整理工藝。低黏度的矽油(如 50 – 500mPa・s)流動性好,容易滲透到纖維內(nei) 部,適合用於(yu) 輕薄型紡織品的柔軟整理;高黏度的矽油(如 1000 – 10000mPa・s)成膜性強,能夠在紡織品表麵形成較厚的薄膜,常用於(yu) 厚重型紡織品的整理 。具體(ti) 如下表所示:

黏度範圍(mPa・s)
適用紡織品類型
特點
50 – 500
輕薄型織物(如絲綢、純棉薄布)
流動性好,易滲透
500 – 1000
普通厚度織物(如襯衫麵料)
兼顧滲透與成膜
1000 – 10000
厚重型織物(如毛呢、牛仔布)
成膜性強,提升手感效果顯著

4.2 揮發分
低氣味矽油的揮發分含量較低,通常在 0.5 – 3% 之間。揮發分含量直接影響矽油的氣味大小和環保性能,揮發分越低,氣味越淡,對環境和人體(ti) 的影響越小 。

低氣味矽油類型
揮發分(%)
氣味程度
常規低氣味矽油
1 – 3
較淡
超低氣味矽油
0.5 – 1
極淡

4.3 活性成分含量
低氣味矽油的活性成分含量一般在 90 – 99%。高活性成分含量能夠保證在較低的使用量下,仍能達到良好的柔軟整理效果 。

產品等級
活性成分含量(%)
適用場景
工業級
90 – 95
普通紡織品整理
高端級
95 – 99
高品質、高附加值紡織品整理

五、實際應用案例分析
5.1 內(nei) 衣生產(chan) 中的應用案例
某知名內(nei) 衣品牌在生產(chan) 過程中,采用氨基改性低氣味矽油對純棉內(nei) 衣麵料進行柔軟整理。經過整理後的內(nei) 衣,手感柔軟細膩,蓬鬆度適中,穿著時與(yu) 皮膚貼合舒適,無刺激感。該品牌通過市場調研發現,使用低氣味矽油整理後的內(nei) 衣,消費者滿意度提升了 30%,產(chan) 品銷量同比增長了 25% 。同時,由於(yu) 低氣味矽油的環保特性,該品牌的內(nei) 衣在環保檢測中各項指標均達標,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 。
5.2 家紡產(chan) 品中的應用案例
一家紡企業(ye) 在家紡產(chan) 品(如床單、被套)的生產(chan) 中,應用聚醚改性低氣味矽油進行柔軟整理。整理後的家紡產(chan) 品,不僅(jin) 手感柔軟順滑,而且具有良好的親(qin) 膚性和透氣性,能夠為(wei) 消費者帶來舒適的睡眠體(ti) 驗。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消費者反饋床單、被套在多次洗滌後,依然保持較好的柔軟性和舒適度。該家紡企業(ye) 的產(chan) 品憑借優(you) 異的品質,在市場上獲得了較高的口碑和市場份額 。
六、挑戰與(yu) 發展方向
6.1 麵臨(lin) 的挑戰
盡管低氣味矽油在提升紡織品柔軟性和舒適度方麵優(you) 勢明顯,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麵臨(lin) 一些挑戰。一方麵,部分高性能低氣味矽油的價(jia) 格相對較高,增加了紡織品加工企業(ye) 的生產(chan) 成本,限製了其在中低端產(chan) 品中的廣泛應用;另一方麵,不同類型的紡織品對低氣味矽油的適應性存在差異,企業(ye) 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配方優(you) 化和工藝調整,以達到最佳的整理效果 。此外,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對低氣味矽油的環保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研發更加綠色環保的低氣味矽油產(chan) 品仍是行業(ye) 麵臨(lin) 的重要課題 。
6.2 未來發展方向
未來,低氣味矽油在紡織品領域的發展可從(cong) 以下方向推進:
  • 研發高性能、低成本產(chan) 品:加大對低氣味矽油合成工藝的研究,探索新的原料和合成方法,降低生產(chan) 成本,同時提高產(chan) 品性能,使其在中低端紡織品市場也能得到廣泛應用 。
  • 個(ge) 性化定製與(yu) 精準應用:結合不同紡織品的材質、結構和使用需求,開發個(ge) 性化的低氣味矽油產(chan) 品和整理工藝,實現精準應用,提高整理效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
  • 加強環保性能提升:進一步研發更加綠色環保的低氣味矽油,采用可再生原料,降低生產(chan) 過程中的能耗和汙染物排放,滿足日益嚴(yan) 格的環保要求 。
  • 功能化拓展:賦予低氣味矽油更多的功能,如抗菌、抗靜電、防紫外線等,開發多功能複合型整理劑,提升紡織品的綜合性能和附加值 。
七、結論
低氣味矽油通過獨特的化學結構和作用原理,在提升紡織品柔軟性和舒適度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從(cong) 改善手感、提升蓬鬆度到增強親(qin) 膚性,其在紡織品加工中的應用效果顯著。盡管目前麵臨(lin) 成本、適應性和環保等方麵的挑戰,但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與(yu) 發展,低氣味矽油有望在紡織品領域實現更廣泛的應用和更大的突破,為(wei) 消費者帶來更多高品質、舒適環保的紡織品 。
參考文獻
[1] 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EN ISO 17234 – 1:2015, Textiles – Determination of certain aromatic amines derived from azo colorants – Part 1: Dete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azo colorants accessible with and without extraction [S]. Brussels: CEN, 2015.
[2]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hui) .GB/T 31701 – 2015 嬰幼兒(er) 及兒(er) 童紡織產(chan) 品安全技術規範 [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5.
[3] 張明,李華。低氣味矽油在紡織品柔軟整理中的應用研究 [J]. 紡織學報,2021, 42 (6): 120 – 125.
[4] Smith A, Johnson B. Application of Silicone Oils in Textile Softening Processes [J]. Journal of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55 (3): 231 – 245.
[5] 王濤,陳勇。環保型紡織品整理劑的研發進展 [J]. 化工進展,2022, 41 (8): 105 – 112.
聯係我們

聯係我們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9:00-17:30,節假日休息。 業務聯係電話:張總: 138 0173 8246
關注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手機訪問
手機掃一掃打開網站

手機掃一掃打開網站

返回頂部
首頁
產品
電話
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