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的去汙原理與(yu) 洗衣濃度我國是一個(ge) 擁有十三億(yi) 人口的大國,勤儉(jian) 質樸是我們(men) 中華民族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節省能源對我們(men) 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yi)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ge) 人都要穿衣服,洗衣服,肥皂、洗衣粉的使用量是一...
我國是一個(ge) 擁有十三億(yi) 人口的大國,勤儉(jian) 質樸是我們(men) 中華民族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節省能源對我們(men) 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yi)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ge) 人都要穿衣服,洗衣服,肥皂、洗衣粉的使用量是一個(ge) 龐大的數字,那怎樣才能更好地使用洗衣粉和肥皂,使其達到比較好的洗衣濃度,力圖達到節約呢?於(yu) 是,我先上網查了肥皂和洗衣粉的去汙原理。
肥皂是脂肪酸與(yu) 堿(苛性鈉)在一定溫度下,經煮煉(中和)並脫去甘油而成,主要成分是硬脂肪酸的鈉鹽,也叫鈉肥皂。其PH值一般在9左右,呈弱堿性。
肥皂的去汙原理——肥皂的分子有個(ge) 特點,分子的一端具有親(qin) 水性,另一端具有親(qin) 油性,叫憎水基。如果衣服沾有油汙,把它浸濕,擦上肥皂,輕輕揉搓,肥皂分手中的親(qin) 油部分會(hui) 同油汙“抱成一團”,互相融合在一起,形成外表親(qin) 水的微小“膠團”。這樣,油汙被肥皂和水包圍起來,漸漸地從(cong) 衣服上溶解到水中,再經過清水漂洗,油汙連同肥皂分子一起被水清洗掉。
洗衣粉是由多種化學成分組成的,起主要作用的是表麵活性劑,主要成分是對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其PH值均在11以上,堿性較強。在洗衣粉裏,還添加了有生物酶、表麵活性劑、助洗劑、穩定劑、分散劑、增白劑、香精等。這樣,各種化學物質相互促進和彌補,使洗滌去汙效果更為(wei) 理想。
洗衣粉的去汙原理——洗衣粉在水中可以水解成親(qin) 水的鈉離子,與(yu) 親(qin) 油的烷基苯磺酸離子可以很好的融合,這是由於(yu) 分子結構相同的物質之間相似相容的原因。洗衣粉的分子一端是有機物的大分子,結構和油分子相似,一端是小分子的離子,結構和水分子相似。親(qin) 油的一端和油融合,親(qin) 水的一端,和水親(qin) 合,就把油汙從(cong) 衣物上分離開。洗衣粉還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油汙分散成無數細小的液滴了。
由此可見,肥皂和洗衣粉的基本去汙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其中的表麵活性劑成分,這是一種一端具有親(qin) 水性能、另一端具有親(qin) 油性能的火柴棍狀結構,根據相似相溶理論,它的親(qin) 油端可以插入油脂汙垢分子中、親(qin) 水端可以與(yu) 大量水分子形成膠束團。這樣,就把油汙分子“拉”進了水裏,再通過機械摩擦作用,就把帶有油汙的汙垢洗掉了。弄清肥皂盒洗衣粉的去汙原理後,我又做了一小實驗。實驗具體(ti) 操作:
試驗用品:
濃度為(wei) 20% 40% 60% 80%的肥皂水各500ml 沾滿油漬的棉布四塊
小盆四個(ge)
清水一桶
試驗經過:
(1) 將沾滿油漬的棉布分別放入500ML 濃度為(wei) 20% 40% 60% 80%的肥皂水中
(2) 浸泡10分鍾
(3) 反複搓洗
(4) 再分別放入四個(ge) 小盆中 用清水衝(chong) 洗
(5)記錄實驗結果
試驗現象觀察:濃度越高的肥皂水清洗出的棉布越幹淨。
實驗現象分析:肥皂分子結構可以分成二個(ge) 部分。一端是帶電荷呈極性的COO-(親(qin) 水部位) ,另一端為(wei) 非極性的碳鏈(親(qin) 油部位) 。肥皂能破壞水的表麵張力,當肥皂分子進入水中時,具有極性的親(qin) 水部位,會(hui) 破壞水分子間的吸引力而使水的表麵張力降低,使水分子平均地分配在待清洗的衣物或皮膚表麵。肥皂的親(qin) 油部位,深入油汙,而親(qin) 水部位溶於(yu) 水中,此結合物經攪動後形成較小的油滴,其表麵布滿肥皂的親(qin) 水部位,而不會(hui) 重新聚在一起成大油汙。此過程(又稱乳化) 重複多次,則所有油汙均會(hui) 變成非常微小的油滴溶於(yu) 水中,可被輕易地衝(chong) 洗幹淨。
實驗結論:肥皂水濃度越高去汙能力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