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聯也可以“鈉”樣來

偶聯也可以“鈉”樣來有機鈉試劑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紀四五十年代,當時Frankland、Wanklyn和Wurtz等人利用烷基鹵代物和金屬鈉反應,猜測可能形成了烷基鈉物種,而真正實現烷基鈉的合成則是在20世紀三十年代。...

偶聯也可以“鈉樣來

有機鈉試劑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紀四五十年代,當時Frankland、Wanklyn和Wurtz等人利用烷基鹵代物和金屬鈉反應,猜測可能形成了烷基鈉物種,而真正實現烷基鈉的合成則是在20世紀三十年代。但由於(yu) 金屬鈉的危險性,這種方法很難在合成上得到應用,取而代之是使用有機鋰試劑、二烷基鋅、二烷基汞以及後來的格氏試劑參與(yu) 相關(guan) 的反應。有機鈉試劑的應用一直也僅(jin) 限於(yu) 作為(wei) 親(qin) 核試劑與(yu) 二氧化碳或羰基化合物等親(qin) 電試劑反應。但工業(ye) 界對其具有很大的興(xing) 趣,因為(wei) 鈉是地殼和海洋中豐(feng) 度非常大的堿金屬,如果能挖掘其合成應用價(jia) 值,比如用有機氯代物來製備相應的有機鈉試劑替代有機鋰/格氏試劑/有機鋅試劑等,將有助於(yu) 降低藥物/化學工業(ye) 的成本以及提高生產(chan) 安全性。原因有以下三點:(1)現在大多數有機鋰或格氏試劑都通過價(jia) 格昂貴的溴代物或碘代物來製備,而價(jia) 格低廉的氯代物則反應性很低,常需要很苛刻的條件;(2)有機鋰或格氏試劑的製備需要很精心的溫度控製,比如丁基鋰要在低溫下製備,金屬鎂則要回流狀態製備;(3)自然界中鋰的含量較少且分布不均,而且隨著鋰電池的消耗,鋰的成本將越來越高。

近日,日本岡(gang) 山大學的Kazuhiko Takai課題組在Nature Catalysis上發表了有機鈉試劑的應用研究成果。他們(men) 發現鈉可以分散在石蠟油中,形成穩定且易操作的分散體(ti) ,由此可在溫和的條件下與(yu) 有機氯化物反應形成相應的有機鈉活性物種,該物種同有機鋰和格氏試劑一樣發生轉金屬化後得到相應的鋅試劑或硼酸酯,進而發生Negishi或Suzuki-Miyaura交叉偶聯反應。更有意思的是,芳基鈉化合物可以在鈀催化下直接與(yu) 芳基鹵代物偶聯。

有機鈉試劑的製備和在偶聯反應中的應用。

構體(ti) 的形式存在。

芳基鈉化合物直接參與(yu) 的交叉偶聯。

總結

Kazuhiko Takai課題組將塵封已久的有機鈉試劑重新挖掘出來,驗證了其在交叉偶聯反應中的應用。他們(men) 通過鈉/石蠟油分散體(ti) 與(yu) 多種不同廉價(jia) 易得的芳基氯代物反應製得相應的有機鈉化合物,並可將其順利轉化為(wei) 相應的芳基鋅和芳基硼酸酯,進而用於(yu) 參與(yu) Negishi、Suzuki–Miyaura交叉偶聯,由此可降低工業(ye) 成本。作者還指出,未來他們(men) 將進一步研究廉價(jia) 的催化劑(如鐵催化劑)是否能催化這些有機鈉化合物進行類似的反應。

聯係我們

聯係我們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9:00-17:30,節假日休息。 業務聯係電話:張總: 138 0173 8246
關注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手機訪問
手機掃一掃打開網站

手機掃一掃打開網站

返回頂部
首頁
產品
電話
聯係